当前位置:学富秘书网>心得体会 > 梁家河读书心得

梁家河读书心得

2022-05-29 14:36: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家河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梁家河读书心得

梁家河读书心得6篇

第一篇: 梁家河读书心得

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

这段时间,我利用工作间隙,阅读学习了《梁家河》,认真领会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期间,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深刻感悟到习总书记这个我们全党核心、人民领袖身上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我要带头学习践行梁家河精神,从梁家河蕴含的 大学问 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带头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线,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奋力推进新时代阳平关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追赶超越。



一、学习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教育引导镇村党员干部筑牢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树立了人生目标,坚定了 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 的理想信念,我们要从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镇将以学习践行梁家河精神为契机,在全镇各个支部开展1次学习梁家河精神为主题的 党日+ 活动,同时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阵地作用,宣传好梁家河 大学问 ,教育引导镇村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坚定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的决心。



二是学习习总书记真挚为民的情怀,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扎根基层、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践告诫我们党员干部,任何时候心里都要装着老百姓,当了干部也不能忘本,要留住身上的泥土味。我们要从梁家河的大学问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我们阳平关镇而言,这些年在党的领导关怀下,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全镇18个村中还有10个贫困村、包含1个深度贫困村未摘帽,还有1542户4981人未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深入学习领悟习总书记扶贫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上来,认真落实好 八个一批 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在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与全县、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三是学习习总书记务实担当的品格,抢抓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



总书记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就带领社员发展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磨坊、菜园,在当年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这种务实担当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阳平关镇要抓住当前脱贫攻坚、苏陕扶贫协作、陕南循环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落实好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加快推进 两房 建设,利用子龙社区闲置门面房,积极招商引资、创办社区工厂,拓宽群众镇内务工渠道,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发挥好各贫困村已经成立的扶贫互助合作社、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作用,深入挖掘各村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加快 三变改革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群众致富增收。



四是学习习总书记带头实干的作风,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植根群众、淬炼身心,经受了物质与精神的多重考验,在带头苦干实干的同时不忘读书学习,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我们要从梁家河 大学问 中学习总书记带头实干的作风,计划在七月,全镇围绕对梁家河 大学问 的学习和对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的巩固,在镇村党员干部中开展1次书记讲党课和1次读书会活动,组织1次学习测评,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新当选的村 两委 干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积极作为,切实增强镇村党员干部善于作为、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等本领,激发全镇各级追赶超越的锐气;以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 两力两率 为抓手,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二篇: 梁家河读书心得

《梁家河》心得体会:每段人生都应有条“梁家河”

《梁家河》,一本一百来页的书籍,一段凝练人生心路和成长历程的故事;
梁家河,一个原本贫瘠的小村庄,早已改头换面有了新模样,它也是最富饶的“土壤”,让有为青年在这里扎根、生长,开出繁茂的花儿,结出丰硕的果实。

翻开《梁家河》,习近平同志说道: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你便有了十二分的好奇心,想要看看梁家河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可当你跟随着知青们一路辗转颠簸来到这个漫天黄尘,传说中“鸟不拉屎”的地方时,一种莫名的心酸便涌上心头。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知青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只在老一辈口中偶尔听到过,论感受,几乎没有,所以长辈们常说忆苦才能思甜,也只有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什么叫苦,什么叫甜。

吃糙粮,睡土炕,煤油灯熏得脸孔黑亮亮,起早贪黑的劳动让人忙,过年节才能吃到的肉最香,城市与农村实在不一样。对于一心只读圣贤书、未满16岁的城市青年来说,确实难以接受。可正如悬崖峭壁往往能开出最美的花,当一个人下决心背水一战,不留退路,等待他的就是进步了。

踏踏实实务工,勤勤恳恳劳动,认认真真学习,真真切切为民。身在农村,自己就是农民。那时的农民,依靠黄土地过日子,有着大智慧,是土地教会一辈辈农民怎样生存、怎样做人。习近平同志干活儿从不偷懒,并且虚心向农民学习生产、生活之道;
最重要的是他会学习、会动脑,巧干实干,才有了后来的打淤地坝、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挖甜水井等等,一步步改变了这个贫穷落后小村庄的生产生活面貌,这其中的艰辛都浓缩在了字里行间,印刻在了村民的眼里心头,还有梁家河的寸寸土地上。也正应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最让我动容的是,跟随着习近平同志从北京来到梁家河的行李箱里装满了各种书籍。条件愈艰苦,他对书籍和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每晚在自制煤油灯的支撑下,品读各种中外史书、名著,且不说昏暗的光线对视力的伤害,单单煤油灯的气味和烟尘就够人受的了,可他却甘之如饴;
走30里路只为借一本《浮士德》,看过了书籍还要思考当下和人生,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从读书中寻找到无尽的乐趣,才能不用费力坚持就将这份爱好一直保留下来吧。反观如今的我们,读书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可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却寥寥无几,实在惭愧。

还有那句“一碗水要端平”,简单地一句话却承载了巨大的重量,那里面包含着个人的品行、村民的信任和集体的稳定,对待任何一个人、一件事都能做到不偏不倚,让多劳者不少得,少劳者不多得,最大限度激发村民劳动、干事、创业的热情,只有这样,村民才会真心信服你,打心底里亲近你,而这些又成为促使习近平同志扎根农村、一心为民,从而带领梁家河村走上摆脱贫困之路的源动力。

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干部来说,虽然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其中的苦辣酸甜却有诸多相似。我们从城市的高等学府分别来到广袤大地上无数不同的乡镇、村落,也许每个地方的生活、工作条件不尽相同,但相比城市,它们都一样有差距,相似的是,最初产生在我们心中的失落;
初到基层,不善与群众打交道,很多时候交流起来牛头不对马嘴,遇到棘手的问题,难以寻求两全之策;
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时常与家人团聚,面临防汛防滑、安全生产、脱贫攻坚等关键时期,忙起来更是食不知味、寝不遑安。这其中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可当你真心付出过、努力过、经历过,当群众为你竖起大拇指,称赞你是个好小伙、好姑娘时,当集体因为有你的付出而变得越来越好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些虽然离开了农村,却把心留在这里的干部们,内心的感动与甘甜。

这是我们选择的路,是青年干部成长、成熟、成才的必经之路,那些山间地头蜿蜒的村道,那些汗流浃背打湿的衣衫,那些跋山涉水磨破的鞋履,那些不辞辛劳奋战的日夜,还有朴实可口的农家饭菜、香醇味浓的自酿美酒,和一张张善良、诚恳的面容。它们就如同山间奔流的条条小溪,最终汇聚成我们每个人人生中的“梁家河”,是缘分,是记忆,也将成为一种情怀。梁家河,我阅读过,正经历着,跟随者它的脚步,我也将找到人生中不一样的我,和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第三篇: 梁家河读书心得

《梁家河》心得体会:感悟《梁家河》里的“大学问”

近期,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追捧,通过自己阅读和集体交流学习使我感触颇深。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句话,正是印证了习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收获满满,正是因为有了梁家河七年插队的艰苦磨炼,承载着他初心不改和“非学无以为才,非志无以成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生动诠释,历练了他立志成长、初心不改、实干担当的为民情怀。

读书修身是立志成长的“根基”。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经常是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上山放羊,他揣着书,锄地休息时,就拿出《新华字典》……几乎梁家河的乡亲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总书记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可以说,面对艰难困苦时不退缩不放弃、吃苦耐劳的人生态度;
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决心;
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练就了过硬本领。七年知青岁月,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行,是青年一代人生观、励志成长的鲜活教材,成为青年干部成长的生动范本。

实践锤炼是初心不改的“航标”。七年知青岁月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初心,把陕北高原作为自己的根,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为老百姓谋幸福”悄然扎根,立志为了改变群众的生活,用双脚丈量着黄土高原的宽广和厚度,培养出不变的信念和初心,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难理解作为一个人民公仆,只有经过实践锤炼才是初心不改的“航标”。初心和使命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原动力。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重启阶段,距离中国梦实现的目标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为之奋斗,用心走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赶考之路。

第四篇: 梁家河读书心得

《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中国延安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那里生活、生产、劳动七年而成为“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

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同志和其他青年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概括起来就是: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梁家河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形成的七年,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七年,也是他树雄心、立壮志的七年。他始终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学习、实践、创新,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梁家河七年的生活阅历,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梁家河精神。这些精神应该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成为普通共产党员学习工作的动力,成为广大青少年服务国家、熟悉和了解中国社会的学习资源。

梁家河精神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围绕梁家河精神所传播的梁家河故事是真实的、生动的、鲜活的,也是感人至深的。梁家河精神需要理念传播,需要实践传播,需要内心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梁家河精神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成为全体党员践行党的宗旨的动力,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树立远大理想、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社会的人生财富。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科技如何更新换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第五篇: 梁家河读书心得

《梁家河》读书心得

  我是一位农村妇女,在种地之余却怀抱文学梦。这些年,我坚持不断地写作、读书,依靠文字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且坚持到至今。

  我今年已经53岁了,可是对文字的爱却越来越炽热。我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由于父母多病,初中还没上完就辍学了,14岁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常年奔波于农田间,可对读书仍抱有一丝幻想。22岁嫁做人妇,在粗粝的生活中,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公婆藐视下,我没有感受过一丝快乐,但心中始终有一个文学梦想在支撑着我努力前行。

  也许,当初仅是为了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被人尊重的耻辱,我开始尝试着将情感寄托于文字,每逢心里有所触动,便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不间断。十多年来,我已记录了大约几十本的心灵文字。也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文字书写和表达能力不知不觉间得到提高。

  以前孩子小,农活重,既要起早贪黑地种好庄稼,又要操持一家人的衣食起居,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作,只能把这个文学梦想当成一种奢望去追求。现在我的小女儿已经跨入大学校园,不用再操心孩子们的事,我可以静下心来完成我的文学梦想。

  作为一位农民,最熟悉的莫过于身边的农民,我的写作素材也主要来自农村。当我看到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要举办《梁家河》读书分享会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是一定要参加,没有谁比我更能代表农民的心声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习总书记这样说道:“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读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个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这段话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也充分说明了习总书记在艰苦的岁月里,从没忘记寻求知识。正因为他平时对知识的点滴积累,才造就了他今天的伟大成就。

  我不由得想起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放学回家还能借着石桌石凳来读书写字,感觉自己还是幸运的。虽然我没有读完初中,但走向社会后我一直没有放弃读书的机会,尽管买不起书,可以到处去借书,读书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意志,如果不是我日积月累寻求知识,也不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总之,无论在任何年代,唯有读书,才有出路。

  《梁家河》第二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人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论信念。其中,“我就是一个农民”章节里提到: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怎么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习近平说:“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那些年,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他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正是他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艰辛和不易,才能时时刻刻把农民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习总书记的伟大情怀。对此,作为农民,我是非常感激的,也时刻提醒我不要忘记过去的苦,要牢记今日的甜。

  第三部分以“一声声喊我小名”为题,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四十多年过去,他还依旧记着他们的小名,这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时时刻刻惦记着老百姓,惦记着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一群泥腿子。

  由此,我也想到了身边那些一直帮助我、充满正能量的亲人、朋友、文友们。我的丈夫,支持我的文学梦想,让我能安心地做自己的文学梦、读书梦;我的一些亲人,虽然因为世俗观念曾经鄙视过我甚至小瞧过我,但那些还是因为旧观念的影响,随着新时代新思想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他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我身边的朋友和文友,从生活和写作读书方面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从一个视野狭隘、心胸不够开阔、有着小农意识的农民一步步走到现在,他们不断鼓励我要走出舞阳、走出漯河、走出河南,不要局限于小圈子里,等等这些,都是让我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隐形翅膀。

  文学创作的道路很长、很艰苦,受生活环境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我的作品也存在很多不足,有时候,我会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通过读这本纪实文学,我意外地学到了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我在想,也许,以后我的写作方向要往这方面发展一下,写作思路也应该调整改变了。

第六篇: 梁家河读书心得

公职人员《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

前面读过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再次捧起《梁家河》这本书,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1969年1月13日,时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响应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的号召,来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插队,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七年后的1975年10月,被推荐上大学,结束插队生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正是在梁家河这个面积虽小却 充满大学问 的地方度过的。作为一名知青,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了七年,也是他人生中最艰辛、最困难、最迷茫的时期,也是总书记成长成熟的重要阶段。七年的梁家河生活、工作经历,习近平的思想信念完成了蜕变,梁家河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如果说《七年知青岁月》是以习近平的视角,描写一代领袖青年时期思想信念成长的历程,那么《梁家河》这本书则是从那些与习近平产生联系的人和事来环视那些年、那个陕北山村、那一群人、那一位少年。在《梁家河》这本书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鲜活的跳出来成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贯穿着改变,而这一切改变的源头,正是那个17岁就从大城市插队到农村的习近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下,习近平没有被巨大的压力所击倒,反而用不屈的意志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干出了一番事迹。无论是修水坝、挖沼气池、开铁匠铺,还是带头干活、坚持学习,年轻的习近平都用实际行动展示着青年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责任与担当,而这正是当今这个年代青年人需要追回的优秀品质。

梁家河时期的习近平,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融入农村生活,生活关和劳动关咬咬牙、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思想上的考验、折磨却是巨大和常人无法想象的。父亲已受到多年迫害,母亲也受到审查,一两年之内,许多知青陆续离开农村,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生态下,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比身体上和生活上更加严酷。他始终坚持在书本中充实自己、认识社会、寻找出路,同时也从内心深处把自己当成农民的孩子,体会着农村生活的艰苦。优良的家风传承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近平,古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精神使他逐渐走出个人小我的境界,《共产党宣言》让他对共产主义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确定了人生方向和目标。经过曲折的努力,他入了党,成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在困难的条件和环境下改善生活,促进生产,成为村民信赖的村书记。在大多数知青都返城后,他也并不感到迷茫,心甘情愿留下来为农民做事情,改善百姓生活。

在梁家河,乡亲们并没有因为他父亲的问题歧视他、对他另眼相看。反而是关心他、照顾他,教育他、帮助他,让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渡过难关,更让他在人生低谷时期感受到人世间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他也自然而然与农民融为一体,用自己学习的知识为农民服务,教他们学文化,给他们讲故事,为他们做事情,成为他们中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员。与最底层群众水乳交融的共同生活,总书记深刻了解了中国农民的需求、期盼和愿望,培养了总书记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培育了总书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博大胸怀,树立了总书记为百姓做事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奠定了成为国家领导人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思想基础。

如今的习近平,作为世界大国的领导人,正在带领着一个古老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扎根在他内心深处对于人民的热爱,正是源于在梁家河时期的深刻经历。从更高的层面上讲,梁家河已经超越了其原有的地理意义和历史意义,已经成为了党员干部扎根人民、热爱人民、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丰碑。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优秀的人总是能让身边的人一起变得优秀,《梁家河》这本书从与青年习近平一同成长的几个伙伴身上,展现了习近平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我们读《梁家河》,更要学习《梁家河》,这本书中包含的启示随处可见。书是缩影,以小见大,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应该始终抱有 兼济天下 的情怀,不管在什么时代,始终将 人民 二字扛在肩上,无愧于入党时的铮铮誓!

相关阅读:




推荐访问:心得 梁家 读书 梁家河读书心得 梁家河读书心得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5000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学富秘书网版权所有